其實讀這篇可以蠻好理解華為的「狼性」文化
當然認不認同是另一回事,畢竟不同的文化會吸引到不同的人,養成不同的競爭優勢,可以看到他們用什麼心態和手段在打仗
「1.少談情懷多給錢
2016年底,我和合夥人老楊創立文化公司。我和他都是跨界——我是通信行業,他是保險和製藥。我倆腦門一熱做文化,純粹出於愛好。
為落實“ 四有 ”,我們決定:不加班、不打卡、甚至每週只開工四天半。
經常性團建聚餐、每週分享會、按員工意願與特長分配工作、老父親般慈祥對待員工失職藉口。我還親手在公司搭健身角,鼓勵大家多鍛煉身體,保持良好狀態。
這些噱頭的確一開始吸引了不少眼球,很多人慕名而來。
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。
但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,應該是才過了幾個月,就有員工提出辭職。
我當時有些驚訝。我對這名員工相當不錯,悉心培養、無私傳授,一周工作兩三天就能完成。
員工直言不諱:工資有點低。可她不好意思提漲,一是工作量不重,二是知道公司業務情況不是很理想。思來想去,另謀高就。
這事讓我跟老楊吃驚並反省。
我們用了太多時間去構建所謂的公司文化,卻沒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業務和渠道上,每個月,公司賬面都是不小的赤字,自然沒法給員工漲工資。
此時要是去跟人空談什麼情懷,未免顯得可笑又華而不實。
在華為期間,我就很少聽人談及情懷。
我的領導曾多次說:大家來華為,包括我自己,就是來賺錢的。加班是辛苦,但是有錢賺啊。其他的,一概都是扯淡。
這話聽來糙,但我現在覺得,的確是真理。
對中高層核心員工,或許還可以談談願景、戰略、職業規劃,但對大多數基層員工,這太遠太飄了。
有能力給錢,甚至能給超出他們預期的錢,這才是一家公司最能體現情懷的地方。」